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打造一流课程,建设一流专业”——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在行动

来源: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发布时间:2021-03-11 14:05:47


  2020年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加快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根据《青岛大学课程质量建设主题年实施方案》(青大教字〔202026 号)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阶段性成果,持续建设,预防医学专业2020年11月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3月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将“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建设打造成学院的特色名片,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和质量。

  一、聚焦一流专业建设,课程质量稳步提升。

  一流课程是一流专业的基础,一流专业是一流本科的核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教学建设的重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夯实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202011月,预防医学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契机,学院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全流程仿真实验》现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卫生统计学》线下课程,《食全·食美》线上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拟申报国家一流课程;《早期社会卫生实践》课程建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是青岛大学第三批“以学为中心”课程、专创融合课程立项建设暨“金课”培育项目;学院拟建设的一流课程还有《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毒理学基础》、《公共健康与安全》。

  二、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全面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切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将十九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实现立德树人总体目标,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承担育人责任。我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毒理学基础》两门课程入选2019年度医学部“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育计划项目,目前已结题验收。

  郑玉新院长主持开设《公共健康与安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全校选课学生1080人,是为全国首创。“《公共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案例建设与研究”推荐参评山东省高等学校2020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面向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实用性,与国民健康密切相关。对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在充分发掘其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该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同向同行,激发学生的远大理想抱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科学取舍,抓住核心。第二、找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契合点”。第三、重点突出,科学规划。第四、整合资源,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较多,例如在平衡膳食部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法讲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修订过程,让学生体会匠人精神;在特殊人群营养部分,简要介绍《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使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并应用“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全流程仿真实验”系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食品卫生部分,以短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系列讲话内容、“四个最严”重要指示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构建食品安全理念体系。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预防医学人才的重任。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融入课堂专业教学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

  http:/__local/6/3E/03/124691231CD2144F1BED56F40C5_53B68103_2C23A.jpg

    http:/__local/C/CA/A8/C433A975AFB62DAF8F8FF63A1E0_5B1E2E8A_A0635.jpg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助力课程质量提升。

  深化课堂教学革命,推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通过继续推进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充分利用智慧教室并继续推进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方法,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因地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在所有专业课(理论)推进实施翻转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培养质量。科学设计考核内容和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利用教学工具进行随堂检测并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我院所有专业课、实验课均已实现小班化教学。《食全·食美》、《早期社会卫生实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立项青岛大学第三批“以学为中心”课程。《公共健康与安全》、《食全·食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均已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毒理学基础》四门课程进行PBL课程建设。

  四、推进在线课程建设,搭建全方位教学体系。

  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大在线课程建设投入。依照《青岛大学在线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建设标准设定三级,所有课程 2020 8 31日前达到一级建设标准,支持部分课程率先达到更高建设标准;所有课程 2020 年底前达到二级建设标准,30%以上的课程达到三级建设标准。在线教学课程建设纳入职称评审基本门槛,并作为教师申报各种教学相关项目和奖励的基本条件之一。

  院长郑玉教授领衔录制《新冠病毒肺炎的预防》科普微课在我校官微、省教育厅官微、“智慧树”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习强国”青岛学习平台成功上线,并在青岛电视台QTV-5频道进行播放,被列为疫情防控专题重点推介课程。从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起因、国际态势、消毒与防护措施、日常膳食建议以及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等9个方面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为广大师生普及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引导正确认识疫情,为战胜疫情加油助力。

  目前我院《食全·食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两门课已在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公共健康与安全》已在超星泛雅平台上线,即将上线中国大学慕课平台;《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医学统计学》已完成录制。

  五、立足专业学科特色,强化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高水平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的讲话精神,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落实青岛大学“学生健康行动计划”,促进大学生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公共卫生理念,满足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公共健康和安全素质教育的需求,全面提升公共健康安全素养,我院在2020年倾力打造了《公共健康与安全》通识课程,并立项青岛大学第四批通识核心课程建设项目,为全国首门通识健康教育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倡导大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进行高水平课程建设。同时也是中国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通过梳理公共卫生事件,人物,生活方式三条脉络,以及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相关内容的解读,加深学生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无教材、无蓝本的情况下,开拓创新建设出有吸引力的优质课程。在课程筹划和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把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提升融入到课程建设中,让大家在干中学,通过反复试讲,点评修改不断提升授课能力。通过观摩骨干教师的授课,其他教师也找到榜样和参照。课程由院长郑玉新教授主持,精心选拔多位骨干教师,历时四个多月,八次试讲,15次课程建设会审定而成。该课程秋季学期开课,吸引了1080名学生选课,目前开设18个班,由遴选的26位教师组成的强大教学团队,分成6个授课小组负责授课。目前教学进度约为三分之一,进展顺利,学生评价良好。本课程利用超星泛雅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授课组长每周集体备课研讨,及时总结授课经验,分析教学反馈,不断改进优化授课方式,授课教师也对教学心得及时总结,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http:/__local/4/14/FE/3BD2C9B6A5A148E854BD66ECA67_B679E152_DB3B.jpg

  在开课前,我院就通识课授课技巧,聘请“医学部教学十佳”王海涛博士对二十多位承担秋季学期授课任务的老师进行了专题培训。对参加培训的老师,王海涛老师首先进行了教学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然后,就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进行有效互动,如何提高学生兴趣,通过现场游戏的方式,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感受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和管理的重要性。这种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培训方式让老师们大开眼界,印象深刻。

  http:/__local/E/48/F7/22ED2B629A018C585F0955261C1_06E9E3BD_2960A.jpg

  2020年秋季学期我院开设的三门通识核心课程《公共健康与安全》、《饮食与健康》、《食全·食美》,吸引了全校二千多名学生选修。郑玉新院长、梁惠副院长、马爱国教授、崔莲花教授都连续多个晚上亲自授课。他们的躬身垂范,极大的带动和鼓舞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老师们的认真用心,博学风趣,同样感染了同学们,大家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教室气氛非常热烈。从资深教授到青年才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把智慧和热忱奉献给了祖国的健康教育事业。课程结束当晚,老师们在路灯下合影,留下了感人的一幕。

  http:/__local/5/8F/4C/B05695B7E96B0B7951DF679348B_66F7E09C_32FB5.jpg

  http:/__local/9/01/88/77353B361880561B6D568033940_6E88891E_103AC.jpg

  http:/__local/7/4B/9F/3416B099AACEF3CB09D9162D103_76504FD0_271A4.jpg

  http:/__local/6/E4/A2/38973045938C920F4D76BA5A2F5_34710B9D_5532B.jpg

  六.国际化课程建设

  持续推动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每个系建设至少一门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学院党政联席会确定建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为双语课程,《毒理学基础》为全英文课程。鼓励有出国访学经历的教师讲授双语或全英文课程。

  七.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

  加强学系、课程模块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完善助教制度,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新入职教师必须经过助教、试讲、考核等环节,方可主讲课程。实现教师职业培训、终身学习全覆盖,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发挥校内教学名师、教学十佳等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开展教学公开课观摩、教学竞赛等教学发展交流活动,组织教师相互探讨教学疑难问题,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经验分享,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020123日下午,我院在浩园B714室举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此次教学比赛是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组成内容,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比赛进行教学练兵,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选拔优秀教师代表学院参加医学部、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普通话、英语)。

  http:/__local/B/5A/E2/9519FAE7DD3269215012DFA6A32_EBDB4218_908DF.jpg

  http:/__local/A/35/21/64EB6031EE751FFA0D549B58595_5A61B586_BBC51.jpg

  在2020520日至94日举办的青岛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上,我院王锦雨和蔡静老师经过医学部初赛、学校复赛、决赛的激烈比拼,喜获三等奖。我院张华琦老师荣获 2018-2019 学年青岛大学“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在20201223-24日举办的青岛大学医学部第十二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普通话)和第九届中青年教师英语授课大赛上,王颖老师荣获英语授课大赛二等奖,李素云老师荣获普通话组三等奖。

  http:/__local/A/DA/88/2F32924EAFBB2E26314D4F7A469_F6DC55E2_101C5.jpg

  http:/__local/4/51/07/4F588D0B1A4AE18FF6F73DB0354_564C3539_197DA.jpg

  http:/__local/C/84/FF/44B08618D5649D153EF0CC44850_ABADE347_2770E.jpg

  八.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加大学生过程性考核,注重形成性评价,建立基于产出导向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分级评价制度,发挥多元主体评价作用,教学督导人员、同行专家和管理人员共同形成专家评教结果,结合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结果,形成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分级评价结论;完善课程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始终坚持以学生评教为主导来促进教学的改进机制,并形成老教师-青年教师的教学梯队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沙龙,关注青年教师成长。

  2021年,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将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在国家一流课程申报和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取得突破。

 

 

上一条:初心未变 惠香长存——校报报道我院梁惠教授事迹
下一条:我院孙永叶教授的《预防医学》课程获省教育厅2020年度继续教育数字化优质课程

关闭